当前位置:和悦小说>历史军事>大秦:出海归来,我献上世界地图> 第一百八十章 始皇帝让权,两圣同朝,政治格局的变化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八十章 始皇帝让权,两圣同朝,政治格局的变化(1 / 2)

;;;;然而事实上,大秦于世界的交流绝非区区一个叶调国的国主所能够阻拦的。

;;;;毕竟,大秦有海船!

;;;;在这个航海尚处于一片空白的时代,没有任何人能够干涉大秦想要到达什么地方。

;;;;当然,事实上粮食种子也绝对没有阐柭所想象的那么难以获取。

;;;;其实对于这件事始皇帝向来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对于粮种的管控大多数也就停留在口头管控阶段,官方态度含糊不清,口头禁止,但是真出现了也不追究。

;;;;叶调国是离得太远了,实际上现在匈奴,乌恒,鲜卑,乃至于箕子朝鲜,岭南一带的诸蛮,基本上都种上高产粮食了。

;;;;确实有人向始皇帝上书要求对于这种行为严加禁止,大力追究,但是始皇帝向来也只是批复一个已阅。

;;;;回复一个知道了就没有下文了。

;;;;开玩笑,蛮夷戎狄只有种上地能够靠粮食吃饭才会老实下来。

;;;;能吃饭他们就会琢磨着垦荒和建设,当大秦拥有绝对武力碾压的条件之下,征服以后将会大大减少大秦建设的成本和时间。

;;;;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大秦不用担心养虎为患。

;;;;因为粮种是会衰退的,只能维持五代高产,十代以后就会衰退到正常粮食作物的产量水平。

;;;;这一点肯定不足为外人道……或者说始皇帝暂时还没有想好具体说辞。

;;;;毕竟粮种和赵泗是直接挂钩的,始皇帝到现在都不确定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

;;;;因此始皇帝才会把赵泗生孩子这件事看的比国事都重要。

;;;;始皇帝对小稚奴的喜爱一部分是出于亲情,更多的还是来自于神奇能力的继承。

;;;;粮食种子出口没必要禁止,因为这玩意必须要从大秦进口,仅从这一点来说,大秦就可以做很大的文章,甚至彻底把控一个国家的命脉也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情。

;;;;当然,高产良种和人挂钩同时也给大秦埋了一个雷。

;;;;人心总是贪得无厌的……

;;;;粮食作为一个国家最为基本的构成,国家在后续的生产建设当中,会不可避免的根据粮食实际产量来调整社会结构和国策制定。

;;;;简而言之,时间久了,大秦的一切都会变成基于粮食高产的情况下。

;;;;这是先决因素……

;;;;那么等到某一天,这一切坍塌的时候,大秦自然也会随之坍塌。

;;;;社会的资源势必是会不断的集中地,而庶人嘛……不管哪个时代,生产力有多么高,朝代有多么兴盛,他们的生活基本上也只会维持在能够活得下去的条件之下。

;;;;始皇帝明白这个隐患,但他无能为力,只能希望以后小稚奴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至于赵泗,自然也清楚这个隐患。

;;;;因此他才致力于五谷园的建设以及科学研究。

;;;;这些问题其实算不上太大,如果有个一两百年的功夫,大秦通过掠夺世界强行提速,只要点开化肥和种子基因培育的科技树,就是时候停止高产良种的培育了。

;;;;当然,或许金手指影响的高产粮种外加基因培育外加化肥等科技产物或许会创造新的粮食奇迹。

;;;;但将一切寄希望于金手指能够不断遗传实际上是一个非常不明智的选择。

;;;;现在是没办法,大秦需要高产粮种的存在来帮助大秦更快的度过这个蛮荒的时代。

;;;;但是未来,赵泗坚定不移的认为大秦必须要舍弃这种不确定产物。

;;;;小稚奴或许可以继承,可是小稚奴的孩子呢?他的孙子呢?

;;;;以后倒是可以继续研究,倒不必太过依仗,自己终有一天将会离去,赵泗希望后来人的一切能够建立在切实的基础之上。

;;;;最起码现代的中原是能够做到无饿死之忧患的。

;;;;所以,其实在这一点上阐柭和马哈确确实实是多虑了,如果他们的使者来到大秦主动求购,赵泗第一想法一定是还有这种好事。

;;;;不过现在赵泗也没时间考虑那么多……

;;;;他现在忙得很……实在是忙的很。

;;;;一个月的时间一晃眼就过去了,始皇帝拍拍屁股不管这一摊子了,可是赵泗不能停下来,他得对大秦这个国家负责。

;;;;同样忙起来的还有扶苏……因此相应的,扶苏的党羽话语权也获得了巨大的提升。

;;;;譬如御史大夫冯去疾,现在他终于有点三公的样子了。

;;;;随着扶苏储君地位的确定,话语权的不断提升,冯去疾这个已经半只脚踏进棺材的老人家也活跃了起来。

;;;;嗯……其实也不算多活跃。

;;;;他管的是御史,权利说多也多说少也少,这玩意是啥都能沾一点,主要是能喷。

;;;;另外值得一提的就是冯去疾把自己的儿子冯劫提拔成为了御史。

;;;;没经过赵泗,是扶苏直接任命的,始皇帝也同意了。

;;;;这一点始皇帝不能不同意,除非他丝毫不在意扶苏的权威,完完全全的把扶苏当成一个傀儡。

;;;;毕竟冯去疾为扶苏摇旗呐喊了那么多年,冯去疾的儿子冯劫出身很高,人脉也很广,同理,在这个时代出身高贵,通常情况下也意味着才能也还可以。

;;;;毕竟这个时代的人均受教育水平是还停留在胎教,识字都犯老大难,没有特殊渠道基本上连书都没得看,冯去疾作为老牌贵族,他儿子最起码是不缺书看的。

;;;;除了冯劫以外,还有一批人也陆续走进了朝堂,都是为扶苏摇旗呐喊出力的人。

;;;;不过安排的职务不算太敏感,属于权利比较少,但是地位和俸禄都不错的岗位。

;;;;当然,如果职务太过敏感始皇帝可能就要出手了。

;;;;扶苏的党羽在这一点还是伶的很清楚的。

;;;;现在的皇帝是始皇帝,扶苏只是个太子。

;;;;要知道就在前不久他们还在胆战心惊的维护扶苏的太子地位,担心扶苏太子都坐不长久,现在形势刚刚好转,头上还有始皇帝压着,当然得安分一些。

;;;;因此相比较下来,赵泗的动作反而比较小了。

;;;;当然,这也是因为在敲定储君之前始皇帝已经给赵泗安排好了。

;;;;赵泗的核心门客都在赵国任职,如今整个赵国成了赵泗的一言堂,大小政务,朝堂是没有任何权利过问的,至于始皇帝,当然也不可能问。

;;;;始皇帝确确实实在放权,不光是因为要抽出来时间陪重孙子,也是在为赵泗的五年计划让路,没有权威肯定做不了大事,这是肯定的,他必须强调赵泗的权威。

;;;;而让权,就是必不可少的。

;;;;扶苏是赵泗的父亲,相当于吃到了赵泗的红利。

;;;;毕竟赵泗是扶苏之后的储君,是太孙。

;;;;有这个名义在,总不能对扶苏太过于严苛,太不近人情了。

;;;;好在扶苏懂事,扶苏的党羽也懂事,最起码现在他们还没有升起来更多的心思,面对始皇帝漏漏指头缝的行为他们现在的心情已经很好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